image

更智能的电子邮件,更高效的业务。自动标记、解析并即时响应询价、报价、订单等。

查看演示

理解航空业与关税之间的联系:影响与应对措施

七月 10, 2025
全球贸易中断动态:一艘满载国际货物的集装箱船反映了包括航空在内的整个供应链的复杂性及其关税带来的成本波动。图片由 Julius Silver 拍摄:https://www.pexels.com/photo/white-water-boat-753331/

关税对美国航空业造成沉重打击,该行业正在奋力反击。本文将探讨航空公司如何寻找漏洞、适应并削减成本,以及为什么人工智能和 ERP 可能是保持韧性的关键。

2025年,航空业陷入地缘政治的漩涡。美国航空航天业曾受到数十年贸易协定的保护,如今却因特朗普政府推出的一系列大规模关税而陷入困境。

尽管关税长期以来一直是政治谈判的筹码,但其在航空业的突然回归给整个行业带来了冲击。新的政策变化正在打破长期以来允许飞机制造商和维护、维修和大修 (MRO) 供应商跨境运营的脆弱平衡。企业正在努力应对日益加剧的不确定性。

尽管该行业是美国少数几个持续保持贸易顺差的行业之一(平均每年 1250 亿至 1350 亿美元),但目前该行业面临着从完全组装的喷气式飞机到嵌入其中的数千个外国制造的零部件的所有征税(路透社)。

航空公司本已面临消费需求疲软、燃油成本波动以及疫情后机队升级的压力,而关税带来的额外负担正在重塑采购决策、重写成本预测,并在华盛顿引发激烈的游说活动。本文将探讨关税为何对航空业造成尤为严重的打击,行业领袖的应对措施,以及这一切对航空业未来的影响。

关税为何对航空业造成如此沉重打击

关税对航空公司来说并不新鲜,但该行业长期以来一直享有近乎豁免的待遇。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1979年的民用航空器协议这是一项由世界贸易组织支持的协议,该协议取消了民用飞机及其许多零部件的进口关税。这一免税地位使美国航空航天业成为全球出口强国,贡献了75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并支撑了超过200万个美国就业岗位(路透社)。

航空业比其他行业更能感受到关税影响的另一个原因是,没有任何一架飞机真正地在一个国家制造。例如,一架波音787飞机可能在华盛顿州或南卡罗来纳州组装,但其零部件来自意大利、日本、德国等地。空客飞机——其中许多目前在阿拉巴马州莫比尔组装——也依赖于数十家国际供应商的零部件。因此,零部件关税对国内组装飞机的打击与对进口整机的打击一样严重。空中客车:生产现代飞机现在)。

当关税税率一夜之间飙升时,这个问题尤其严重。2025年4月,特朗普政府将美国平均关税税率从2%左右提高到20%以上,创下了一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水平。麦肯锡)。对于一些中国进口产品,关税飙升至 125%,虽然航空业并非既定目标,但许多喷气式飞机零部件也受到了更广泛政策的影响(德勤)。

即使是从与美国签署贸易协定的国家交付的飞机也并非总能幸免。以空客为例:尽管其许多A220飞机在阿拉巴马州制造,但部分最终组装仍在加拿大进行,除非严格遵守《美墨加协定》(USMCA),否则这些飞机可能面临25%的关税。天空杂志德勤)。

这种复杂的国际供应商和总装线网络使得航空业尤为脆弱。再加上飞机通常提前数年订购,有时价格固定,航空公司或制造商几乎没有空间承受意外的成本上涨。

简而言之,关税不仅对外国竞争对手征税:它还破坏了现代航空业赖以存在的相互联系的基础。

变化:关税不确定性的新时代

2025年的关税制度不仅激进,而且反复无常。4月2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对大多数美国贸易伙伴征收全面互惠关税,平均关税税率升至22.5%,创1909年以来最高水平(德勤)。仅仅一周后,美国政府就对大多数国家实施了90天的暂停加征关税,将整体税率降至10%。但铝、钢铁、汽车(现在还包括航空航天)等核心行业仍需缴纳25%或更高的关税。

航空航天业的高管们早已迫不及待地想要得到明确的答案。5月初,美国商务部根据《贸易扩展法》第232条对飞机及其零部件的进口展开正式调查。这项法律允许以国家安全的名义征收关税——此前该法案曾用于对钢铁和铝征收关税。由此,美国对喷气发动机、机身和零部件征收新关税的大门就此打开,甚至包括来自长期盟友的关税。美国商务部现在)。

“关税冲击”效应立竿见影。许多公司正在设立“地缘政治神经中枢”,对商业决策进行压力测试,并制定情景规划以应对未来的贸易波动。

制造商已经感受到了成本。波音和通用电气航空航天公司分别估计,每年的关税风险约为 5 亿美元或更多,而 RTX 估计其潜在损失为 8.5 亿美元(路透社)。虽然部分成本可能会通过涨价或积压订单来抵消,但没有人预计关税会成为短期的困扰。

随着旅游需求疲软和预订放缓(《新闻周刊》),高管们正在质疑,当进口关税可能随时上调(或暂停)时,如何预算资本支出。

航空公司的反应:在抗议和务实之间

航空公司并没有保持沉默,但并非所有航空公司都采取相同的做法。

达美航空采取了最坚定的立场:不征收关税,不设例外。“我们不会为任何交付的飞机支付关税,”达美航空首席执行官埃德·巴斯蒂安在达美航空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该公司已明确表示,宁愿推迟飞机交付,也不愿承担10%至25%的成本增长,尤其是在当前动荡的经济环境下(航空公司由于关税成本的直接影响,达美航空甚至暂停了包括 A350-1000 和 A330-900 在内的空客飞机的采购计划。

但达美航空并非只是用规避关税来拖延时间,它正在发挥创意。在一个备受瞩目的案例中,达美航空将一架空客A350飞机改道经东京起飞。由于美国关税法将“新”飞机定义为进口前未进行过盈利服务的飞机,达美航空先将这架飞机从图卢兹飞往东京,然后将其用于飞往美国的商业航线,从而避开了“新飞机”的认定以及相关的10%关税(航空时间)。

美国航空美国航空采取了更为谨慎的做法。其领导层并未明确表态,而是在幕后游说,呼吁恢复《民用航空协定》的免税制度。首席财务官德文·梅认为,对飞机征收关税在经济上毫无意义,并指出飞机是该航空公司最大的资本支出,如果将额外的负担转嫁给乘客,势必会引发强烈反对。路透社)。

美国联合航空另一方面,该公司似乎正在遵循政治路线。尽管短期面临挑战,但首席执行官斯科特·柯比 (Scott Kirby) 已表示支持政府更广泛的关税战略,以加强美国制造业和创造就业机会。

柯比表示:“有些人可能不同意这种方式和策略,但我认为,这个目标是值得称赞的。”

美联航长期以来一直与共和党和民主党政府保持着密切联系,它或许正在押注政治善意来谈判豁免条款(航空公司)。

除了传统巨头之外,规模较小的市场和区域性机场也开始感受到压力。在密歇根州卡拉马祖,达美航空和美国航空都在当地的巴特尔克里克国际机场运营。由于交付延迟,运力规划受到质疑,当地航空官员警告称,这种不确定性可能会限制航班增长或推高机票价格。WWMT)。

美国三大航空公司的立场分歧反映了不同的哲学观点:一些人认为关税只是暂时现象,可以通过战略和法律途径解决,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是一场根本性的变化,贸易关系将永远被重塑。

航空航天制造商成为众矢之的

如果航空公司正在承受关税余震的最初冲击,那么飞机制造商和发动机制造商则处于断层线上。

波音、通用电气航空航天和 RTX(前身为雷神技术公司)等多家受影响公司的高管已明确表示,他们不打算承担这些成本。

相反,供应商依赖三种主要策略:

  1. 价格上涨传递给客户。
  2. 积压订单克服困难,保持生产稳定。
  3. 游说豁免根据《民用航空器协议》的先例。

空客虽然总部位于欧洲,但也面临类似的困境。首席执行官纪尧姆·福里(Guillaume Faury)公开表示,成本将转嫁给美国客户。“这对美国航空业的损害非常大,”福里警告说,并引用了分析数据,表明对飞机征收关税对美国消费者和航空公司的损害将大于对空客自身的损害(航空公司)。

该公司已经警告航空公司,从法国和德国交付的飞机将被征收与关税相关的附加费,这引起了达美航空和捷蓝航空等拥有大量空客机队的航空公司的担忧。

除了直接的财务损失外,关税政策还改变了生产重点。空客暗示,如果关税导致美国市场吸引力下降,该公司可能会优先向亚洲等需求不断增长且关税风险较低的其他地区交付飞机。

简而言之,夹在中间的制造商正遭受着来自两端的挤压:他们要支付更高的生产成本,而市场却越来越无力或不愿吸收这些成本。

航空关税的漏洞、变通方法和战略规避

有关税,就有变通办法。达美航空等航空公司采取关税减免策略,最能体现这一点。

达美航空已开始将其新飞机经由中间国家转运至美国,其首席执行官艾德·巴斯蒂安已确认,该公司将继续使用“国际航线和合法收入运营”来避免进口税。

据报道,该公司还正在考虑对在加拿大组装的空客 A220 飞机采取类似的策略——可能在抵达美国之前经由墨西哥或加勒比海运输(航空时间)。

这种做法看似聪明,但并非没有风险。从逻辑上讲,它增加了飞机验收程序、机组人员定位和乘客入职的复杂性。此外,它还游走在合规与创造性规避之间。从政治上讲,它可能会引发未来关税法规修订的反弹——尤其是如果其他航空公司效仿达美航空的做法。

新的航空关税和消费者:谁来支付,支付多少?

围绕这场关税纠纷的最大疑问之一看似简单:最终谁来买单?航空公司坚称不会是乘客,但这笔账似乎开始变得不靠谱。

达美航空和美国航空均已公开承诺不会将关税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路透社)。但由于航空公司的利润率徘徊在5%左右,承受宽体飞机10%至25%的关税上涨根本无法持续。尤其是在每架飞机的成本高达1亿美元至3.5亿美元的情况下。

“我们不会涨价,”达美航空首席财务官在最近的一次电话会议上宣称。但在幕后,航空公司正在探索其他成本控制方法:削减不盈利的航线,减缓老旧飞机的退役速度,冻结新订单,甚至提前归还租赁的飞机。这些举措可能不会体现在机票上,但它们会直接影响旅行的可及性、便利性和整体定价压力。

而且影响并非均匀分布。行业分析师表示,“经济舱”旅客——尤其是休闲旅客和家庭旅客——最容易感受到下游效应(WWMT)。当航空公司缩减航线或暂停交付更省油的飞机时,它们往往会保护高端客舱服务和频繁的商务旅行市场。精打细算的度假者可能会面临:

  • 直飞航班减少
  • 更长的中途停留时间
  • 更加依赖老式飞机
  • 区域机场航班减少

从宏观层面来看,机票价格已然承压。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2025年3月,机票价格环比降幅创下2021年以来最大,原因是航空公司在通胀担忧的背景下大幅降价以维持需求。路透社)。

但这只是短期的诱饵。如果航空公司继续消化不断上涨的成本,同时降低票价以保持竞争力,财务状况将开始显现,最终可能导致费用、附加费上涨,甚至运力下降。

关税可能不会出现在你的登机牌上,但它的存在已经重塑了你的飞行体验。目前,航空旅客正默默地承受着压力。但如果贸易紧张局势持续下去,乘客们很可能会感受到压力。

宏观视角:GDP、贸易顺差和美国航空实力

航空业是美国少数几个出口额持续超过进口额的行业之一。根据IBISWorld的数据,2024年,航空航天出口额突破1250亿美元,仅次于石油和天然气。现在)。仅波音公司一家就占据了美国商用飞机出口总量的90%以上。

这正是行业团体以及许多经济学家对特朗普政府关税策略感到困惑的原因之一。与消费电子产品或服装等贸易逆差大幅增加的行业不同,航空航天是美国全球竞争力的典范。那么,为什么要用限制性贸易政策来打击它呢?

官方的答案在于国家安全。美国商务部于2025年5月对航空进口展开调查,援引了《贸易扩展法》第232条,声称需要加强国内制造业并保护敏感技术(美国商务部现在)。一些业内人士担心,关税与该行业的实际风险状况不符,最终可能会破坏政府声称要保护的工业基础。

经济预测加剧了这种担忧。根据德勤2025年第二季度美国经济预测,持续的关税预计将抑制GDP增长,到2025年底引发类似衰退的影响(尤其是在欧盟和中国反击的情况下),并侵蚀消费者支出和投资,尤其是在航空等高资本支出行业(德勤)。麦肯锡也表达了同样的担忧,并警告称,严重依赖国际投入的企业可能需要缩减开支并重新配置整个供应链,以保持竞争力。他们敦促企业领导者将运营分为四种姿态:加速增长、保护利润率、重置成本结构或彻底合理化。麦肯锡)。

在此背景下,航空业面临着一个严峻的抉择:是努力渡过难关,保持全球领先地位,还是转向防御模式,推迟投资,减少国际影响力。

目前,还不清楚哪种选择能让该行业继续生存下去。

接下来:情景和战略态势

如果有一件事是大家都同意的,那就是:不确定性是新的基线。

关税政策不再是静态成本,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目标,受总统公告、报复措施和全球谈判的影响。这一现实迫使航空公司和制造商重新制定长期规划,从可预测的采购转向基于情景的战略。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生存的四种方法

麦肯锡指出,在这种环境下生存的公司必须根据其曝光度和适应能力,采取四种战略姿态之一(麦肯锡公司)。

  1. 推动商业加速拥有强大供应链敏捷性和良好成本结构的公司应该抓住这一时机,提升销售额、优化定价并投资于增长。对于一些国内航空航天供应商来说,这是一个从外国竞争对手手中抢占市场份额的难得机会。
  2. 占领市场份额并保护利润那些能够承受需求疲软但仍面临利润压力的企业,应该专注于客户激励和定价策略。这类航空公司可能会缩减增长计划,但仍会继续在国际市场运营,并以客户忠诚度而非扩张为目标。
  3. 投资重置成本结构对于那些需求旺盛但竞争基础薄弱的企业来说,现在是重启的时刻。这意味着要减少运营浪费,重新协商供应商合同,并重新设计流程,以便在不将成本转嫁给客户的情况下维持运营。
  4. 合理化并重新聚焦受打击最严重的公司,即那些面临成本上升和需求下降双重打击的公司,可能需要做出痛苦的抉择:缩减规模、暂停资本项目或退出某些市场。一些支线机场、规模较小的供应商或二级航空公司可能就属于这种情况。

与此同时,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总统的90天暂停期(针对部分关税)到期后会发生什么。

从基层来看,航空公司正在改变运送路线,制造商正在中期修改供应商合同,而消费者(目前)正在预订机票,但并不清楚幕后真正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

面向未来,而非预测未来

当谈到航空和关税时,所有这些都只是推测。

贸易政策可能一夜之间发生变化,尤其是在一个愿意迅速做出重大调整的政府领导下。25%的关税可能会翻倍,或者只需一条推文就变成10%的豁免。暂停的政策可能会在没有任何警告的情况下重启,而美国商务部目前对航空进口的调查可能毫无进展,也可能带来数十项新的限制措施。

但关键不在于所有预测的情景是否都会实现。真正的要点是,航空公司不能再依靠僵化的假设来运营。商业规划比算命更能保障未来发展。

航空业此前曾经历过动荡。9/11事件后,商业航空业面临生存危机:收入暴跌,飞机订单大幅削减,安全改革重塑了全球旅行格局。航空公司和制造商必须迅速适应,削减成本,实现机队现代化,并投资于更智能的系统。幸存下来的航空公司并非那些预见到9/11事件的人,而是那些具备应对能力的人。

如今,工具箱已焕然一新。人工智能驱动的规划平台和智能 ERP 系统提供了一种通过智能、可操作的策略来抵消混乱的方法。集成人工智能的 ERP 能够实时分析全球网络中的零件供应情况、供应商风险和关税风险,从而模拟替代采购场景,优化采购流程,并发现监管漏洞。

在需要在一夜之间重新设计国际运输路线的世界中,人工智能工具至关重要,公司需要灵活地随时重新调整价格和供应商决策。

帮助航空公司更快做出反应的 ERP 和其他软件系统已准备好实现运营弹性并有能力承受下一次重大变革。

适应新常态

航空业对动荡并不陌生,但这一次,在贸易战和政策冲击的双重影响下,感觉有所不同。

关税正在从外部重塑航空业,它重新绘制了交付路线图,推高了采购成本,并威胁到美国少数几个一直保持贸易优势的行业之一。尽管航空公司和制造商正在通过法律途径、延期订单和定价外交等创造性的方法来应对,但其长期后果尚不明朗。

显而易见的是,重返高关税的世界需要新的思维、更快的反应以及跨境的“创造性”合作。飞机设计和交付的全球性使得航空业与关税之间的联系成本高昂、政治色彩浓厚且在物流方面充满挑战。

不确定性仍然存在,但ePlaneAI可以帮助航空业领导者模拟关税风险、改变航线procurement并利用为应对现实世界波动而构建的人工智能规划工具快速适应。

0comments
Latest Articles
More Articles
Ask AeroGenie